电击疗法来治疗“网瘾” 为何被诟病

内容: 

治疗某些严重难治的精神疾病,现在常采用电击疗法,也叫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在额头上固定两片金属电极,进行全麻,当患者还在梦中时,治疗就已结束,过程不到两分钟。这是一种常规的、成熟的精神疾病治疗办法。

电击疗法来治疗“网瘾” 为何被诟病

现在,传得沸沸扬扬的网瘾治疗也号称采用“电击疗法”,但需要明确的是,它跟常规意义上的电击疗法不大一样,总体上属于一种“厌恶治疗”,在效果上,目前也存在较大争议。

诟病理由 电击疗法治网瘾 原理等同扯皮筋

网上盛传的“网瘾电击疗法”,是在“网瘾孩子”的太阳穴或手指接通电极,询问孩子是否还上网,如果回答是“还上网”,就接通电流,孩子会出现剧烈疼痛,直到孩子说自己“不上网了”为止。网友腾飞这样描述那种痛苦:“真的很痛苦,就像针穿过大脑。”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给予电击,让他们因感到痛苦而放弃“不良行为”的治疗方法,其实是厌恶治疗,类似于戒烟的人把皮筋套在手上,当自己想抽烟时,就去弹一下皮筋。

专家介绍,这种厌恶刺激与之前某种行为特征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自然就对之前的行为没有了兴趣,电击疗法治疗网瘾就是利用这样的原理,想上网时就会想起被电击的疼痛难耐,“瘾”自然就会消失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前,只有11个月大的小男孩阿尔伯特很愿意同一只白鼠玩耍并用手抚摸。实验开始后,每当他用手抚摸白鼠时,实验者就在他背后用铁锤猛击铁板使其发出较大的声响。没多久,他一看到白鼠就露出害怕的表情。只不过,这次用的不是“铁锤猛击铁板使其发出较大的声响”而是电流对身体的直接刺激引起剧烈的不能躲避的疼痛,要知道治网瘾的病房是全封闭的,你不听话就会被电击。

不良后果 电击可能会引起习得性无助

“孩子能好好听话了不是很好嘛!”也许有人对这种无处可躲的厌恶治疗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还会感觉不错。可在心理学的实验里,我们不要忘了,还有一只习得性无助的狗。

电击疗法来治疗“网瘾” 为何被诟病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以狗为对象做了一组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反复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即使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了,此时的狗不但不逃,还会呻吟和颤抖。

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在接受了“无法摆脱的电击”后,即使到了有可能通过努力就可以跳跃避免电击的笼子时,狗也不再跳跃。因为它们知道,无论做什么,都是无用的,注定会失败。

“如果孩子从小就形成了这样一种习得性无助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将不利于其健康成长。”专家道,“试想,一个人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停滞不前,对什么都缺乏信心的人怎么会生活得很好呢?滥用电击疗法,会让孩子处于恐惧和焦虑之中,对父母不再是爱了,而是惧怕和怨恨,家就如同牢笼一般,潜在的心理问题也就埋下了。”

解决问题 孩子不听话了家长身上找问题

孩子不听话,管得过头了,还会出现习得性无助?那孩子出现了不好的行为,比如沉迷网络、酗酒、吸毒,说了不听,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得清楚地认识到,“网瘾”已经不是精神病了。2004年,荷兰开办了欧洲首家网瘾诊治所,但经过两年摸索,不得不宣布他们对网瘾的诊疗失败了,原因是网瘾可能根本不是一种精神疾病,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精神与行为障碍类别目录》,也未把网络成瘾认定为精神疾病。

“网瘾其实就是一种不良行为,折射出来的是孩子背后许许多多的心理问题,比如父母关系不良、学业困难、感情纠葛等”。专家介绍,很多孩子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家长一定要在孩子出现不好行为的时候去找原因,在家庭环境上进行改善,不能盲目地选择医疗方式去医治孩子。很多孩子没有办法排解焦虑时,就会迷恋可以消磨时间的行为,网瘾就是最典型的一种。面对孩子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家长要认识到是自己的问题或者家庭的问题,让孩子感受到家庭里是有爱的,而不是只会问“成绩怎么样”。

张晓明认为,“跟孩子沟通,需要全家一起努力。这些都要跟孩子一起协商,并付诸行动,一旦形成约定,就要互相监督,履行承诺,奖惩要分明。不能因为是父母就可以随意,孩子就必须遵守。”

补救措施 鼓励尝试才能 避免习得性无助

其实,我们不需要电击这么可怕的方式也可能造成孩子的习得性无助。比如,许多父母(包括教师)都赞成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有些家长就在孩子做错事时狠狠地批评,认为这样就是挫折教育,不管对错,多批评少表扬就是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需求一律回绝,认为这就是不娇惯孩子。

专家介绍,如果孩子出现问题长辈都大声斥责:“你怎么可以这样!”“别碰”,孩子的心里也是像被电击了一样,慢慢就会被这些“死规矩”束缚住,不敢说不,因为他怕被大声呵斥。一次两次挫折可能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反复体验这类情境,会让孩子的心底生出自卑与胆怯。

尽管我们平时很少有时间陪孩子,还是要尽量启发和指导孩子尝试,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形成习得性无助。

专家举例说,当孩子把玻璃杯摔碎的时候,别急着责备,而是问问他,玻璃为什么这么容易摔烂?可不可以想些办法让玻璃杯不那么容易摔破?孩子看动画片入迷,与其为此而发愁,不如问问他,想不想知道动画片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有时孩子不想吃饭,可以让他试试,等他饿的时候他一定会要吃的。当然,如果是绝对不可以试的事情,必须斩钉截铁地告诉他:“绝对不行!”比如开水瓶、高压电线等。

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差,家长总是焦急甚至埋怨。其实,家长更要特别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要善于纵向比较,让孩子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也是告诉孩子,父母看得到他们的努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