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藏精 中医里的精气到底是什么?

内容: 

中医常说肾藏精,也有精血之说,中医的精气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和西医人体之精一样吗?其实中医的精与精气包含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1.精与精气指男女生殖之精,有繁衍后代的作用。有时又指两性生殖之精相结合而形成的胚胎。如:

《上古天真论》说:“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泻。”“七八……天癸竭,精少。”“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此指男女生殖之精)皆竭矣。”

《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决气》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2.精与精气指饮食之精。饮食之精,即水谷之精。因其常与水液相合而呈液态,故有时又称为“津液”。   《阴阳应象大论》说:“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化为气,气伤于味。”“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脾气散精……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太阴阳明论》说:“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

《厥论》说:“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支也。”

《奇病论》说:“夫五味入口,藏入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

3.精与精气指自然界之大气。自然界之大气,称清气。人赖之以生存,又称呼吸之气。如:

《上古天真论》说:“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4.精与精气皆指脏腑之精。藏于脏腑之中的精或精气,称为脏腑之精。脏腑之精是各脏腑发挥其功能的物质基础,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故又称脏腑之精气。脏腑之精常呈液态而藏于脏腑之中,故有时又称“津液”。如:

《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

《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

《汤液醪醴论》说:“精孤于内,气耗于外……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

《解精微论》说:“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王冰注云:“五脏精气,唯心所使,以为神明之府。”)

《根结》说:“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

《本神》说:“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五癃津液别》说:“五藏六府之津液,尽上渗于目。”

《大惑论》说:“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目者,五藏六府之精也。

《经脉别论》说:“惊而夺精,汗出于心。”

《大奇论》说:“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

5.精与精气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不仅能化气以推动机体的生命活动,生神以维持各脏腑功能的协调有序,而且对病邪有很强的抵抗能力,是机体防御功能的物质基础。如:

《上古天真论》说:“积精全神。”

《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汤液醪醴论》说:“精神不进,志意不治……精坏神去……精气弛坏……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玉机真藏论》说:“故邪气胜者,精气衰也。”

《通评虚实论》说:“邪气胜则实,精气夺则虚。”

《评热病论》说:“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

《举痛论》说:“恐则精却。”

《本神》说:“恐惧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

《厥论》说:“此人者质壮……精气溢下,邪气因从之而上也。”

《奇病论》说:“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则精出而病独擅中,故曰疹成也。”

《九针十二原》说:“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精泄则病益甚而匡。”

《根结》说:“调阴与阳,精气乃光。”

《调经论》说:“人有精气津液……乃生百病。”“精气自伏,邪气散乱,无所休息,气泄腠理,真气乃相得。”“针与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乃下,外门不闭,以出其疾。”“候呼内针,气出针入,针空四塞,精无从取,方实而疾出针……邪气布散,精气乃得存。”

《四时刺逆从论》说:“故刺不知四时之经,病之所生,以从为逆,正气内乱,与精相搏,必审九侯,正气不乱,精气不转。”

《疏五过论》说:“身体日减,气虚无精。”

6.精气指水谷之气的一部分。水谷之气,简称谷气,由水谷之精化生。水谷之气的浓重而富有营养的部分为“营气”,而其善运动而不受脉管约束的部分为“卫气”。如:

《痹论》说:“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

《卫气》说:“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

7.精指阳气的一部分。如:

《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8.精指与五脏相通应的五方精气。如:

《金匮真言论》说:“东方……藏精于肝”:“南方……藏精于心”:“中央……藏精于脾”:“西方……藏精于肺”:“北方……藏精于肾”。

9.精气指五脏之中的病理之气。如:

《九针论》说:“精气并肝则忧,并心则喜……是谓五精之气并于藏也。”

《宣明五气》说:“精气并于心则喜……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奇病论》说:“病名为胎病……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颠疾也。”

10.精与精气指古代哲学中的宇宙之气。此气是存在于宇宙中的无形可见且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如:

《五运行大论》说:“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

《五味》说:“天地之精气(此指食物、大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

《阴阳应象大论》说:“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天有精,地有形。”

11.精指眼睛。眼睛又称“精明”,受五脏六腑之精所养,故又称“精”。如:

《脉要精微论》说:“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口问》说:“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

《大惑论》说:“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由上可见,《黄帝内经》主要指出了精与精气的两个学科范畴的不同概念:一是在古代哲学中,精气即充塞于宇宙中的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
共同构成本原;二是在中医学中,精是人体内一切有用的且有形质可见的生命物质,包括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和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精是生命之源,是维持生命
活动之本。

《内经》中的“精气”二字,多数情况下是指“精”。“气”字为“精”字的后缀,表示“精”的活力或生命力。“精气”二字的主体意义是“精”而非“气”。但
在某些时候,“精气”二字是指“气”,如《上古天真论》“呼吸精气”及《痹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中的“精气”,就是指“大气”或“谷气”的一部分。
此处的“精”是修饰“气”的,“精气”二字的主体意义是“气”而非“精”。“精气”二字在文中有对比词语时,一般都是指“气”的一部分。如《痹论》的“荣
者水谷之精气也”,是与“卫者,水谷之悍气也”相对而言的,营气与卫气都是气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