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05-26 17:05 来源:快养生网
暖暖的春天来临了,可是春季的天气总是忽冷忽热,变化无常,很容易诱发一些疾病的发生,有其事心血管疾病更是春季高发疾病的“座上客”,需要引起重视。那么春季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呢?请看下文的介绍吧。
春季养生 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1、保持好心情
专家称,保持心理平衡、稳定和愉悦的强项有益于心脏健康,可降低患心脏病的几率。千万要避免大喜大悲的情绪波动,这样容易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诱发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
2、饮食适可而止
专家介绍,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在任何时候都要管住自己的嘴,大吃大喝会是旧病复发;所以要合理、均衡安排饮食,以粗粮、蔬菜、低脂为主。四点要记住:低油、低盐、低脂、低糖。
3、不要让身子受凉
常言道,春捂秋冻,百病不生。寒冷的刺激容易造成心肌耗氧指数上升,加重心脏负荷。要根据天气变化做好身体保暖,室内温度保持20度左右。
4、唱好“保健曲”
专家表示,不论是春季还是其他季节,都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一,躺下、起身、低头、下蹲要动作缓慢。
第二,早晨不要起的太早,起床后不要急于下地,现在床上坐一会(5分钟左右),然后下地喝一杯温开水,稀释血液。
第三,定时测量血压,密切关注血压变化,根据病情医嘱服用降压药。
第四,生活要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社交活动不能频繁,吃饭、睡觉、运动都要有规律。
5、运动别弄巧成拙
专家称,春天大地复苏,容易使人情绪兴奋,增加心脏负担,加上昼夜温差大,很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因之,运动要循序渐进,安排好时间,以慢、缓为主,上午9时左右出门,或散步、太极拳、或气功、慢跑。
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1、胸痛,胸闷,胸部紧缩感,伴有大汗,恶心等常提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2、 头晕,头痛,肢体瘫痪常常提示高血压。
3 、呼吸困难,稍活动就感到气喘吁吁,夜间常常因为气促而憋醒,不能平卧,需要坐起来来才稍缓解,双下肢浮肿等常常提示严重心脏疾病导致心力衰竭。
4、 心悸,心慌,自觉心跳很快或有心脏漏跳感,阵发性发作,或伴有胸闷,全身无力等常常提示心律失常。
5 、小儿出现容易感冒,肺炎等,活动或哭闹后即出现气促,颜面青紫,体检 心脏杂音,常提示先天性心脏病。
6 、活动后出现下肢局部疼痛,麻木或肌肉无力感,肢体停止运动后,症状又缓解,重复相同强度的运动又出现症状,休息后又可缓解,常常提示下肢动脉内由于粥样斑块形成引起管腔狭窄,此时常说明心脏,脑等重要器官血管有同样改变,须及时就诊。
7 、突然意识不清,跌到在地,可伴或不伴有四肢抽搐,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自行清醒,其后无特别不适,医学上称为晕厥。
许多心血管疾病可导致晕厥,如心跳过慢,各种心动过速,主动脉瓣膜狭窄,肥厚性心肌病,肺栓塞,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严重心肌梗死等,此时必须及时就医,否则有猝死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