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05-26 17:05 来源:快养生网
日常利用白醋洗脸、珍珠粉或黄瓜敷脸敷脸等方式,都有助从外部改善脸色发黄情况。另外,日常生活中,需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均衡饮食、每周作1到2小时运动等,都有助摆脱“黄脸婆”称号。
脸色发黄是什么原因
脸色黄,说明脾虚、气血亏虚。
中医所说的气血两亏即血虚,是指血量不足或血质失常或血液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一般认为,引起气血两亏的病因有脾胃虚弱、饮食不足、失血过多、肾气亏虚、劳作过度等。这些病因引起气血两亏的机理,脸色发黄的原因分述如下:
(1)脾胃虚弱
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主要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脾胃功能强健,可将摄入的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如饮食不节或肝胆之病横犯脾胃,致脾胃功能减弱,精微不足,生化无源,久则出现气血两亏。气血两亏则可进一步引起其他脏腑功能失常。
(2)饮食不足
人体脏腑靠气血津液滋养,气血津液靠水谷精微来化生。如饮食数量不足,长期饥饿,气血生化无源,势必导致气血两亏。另外,饮食量虽然充足,但嗜欲偏食,亦同样出现造血原料的缺乏,使生化之源不足,而出现气血两亏,并导致其他病证。
(3)失血过多
外伤失血过多,月经过多,或其他慢性失血证皆可造成气血两亏证。另外,由于出血,日久则导致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一方面造成再出血,另一方面也影响新血的生成,继而加重气血两亏。
(4)肾气亏虚
肾藏精,精生髓,精髓可以化血。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及房劳过度等均可引起肾虚,而肾虚则精少,精亏则气血两亏。
(5)劳作过度
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吐利、出血损伤阳气阴液;强力劳作能耗伤气血,久之则气虚血亏;劳心太过,易使阴血暗耗,心血亏虚等,均可导致气血两亏。
病理性脸色发黄的原因有: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胆囊炎、胆结石等,凡是可能引起黄疸的疾病都可引起脸色发黄。黄疸不但会引起皮肤脸色发黄,巩膜和小便也会发黄。一般黄疸越深,病情越重,严重的黄疸甚至会危及生命。
常见非病理性脸色发黄的原因有:橙黄病及服阿的平、小儿生理性黄疸都可能会引起皮肤发黄。有些人吃了过多的柑橘、胡萝卜、南瓜等会引起皮肤发黄,但其巩膜不黄。还有长期心情紧张、抑郁、烦闷的人,长期营养不良、贫血等都可能导致机体代谢功能下降,精神萎靡、形体消瘦、面色干黄。此类脸色发黄一般不如病理性黄疸引起的脸色发黄明显。
脸色发黄的生理性原因还包括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出现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主要表现为巩膜、皮肤、尿液发黄,孩子又哭又闹又拒奶,这种症状通常在短期内就会自动消除。
脸色发黄还可能是由胆红素在体内堆积引起的,会导致胆红素排泄障碍的疾病主要包括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胆管结石、胆管癌、胆囊炎等疾病。病理性原因引起的脸色发黄通常还伴有肝区不适、皮肤、尿液发黄等症状,而且一般情况下黄色越深,表明病情越严重。
检查诊断
一般来说,如果仅是脸色发黄而无其他临床症状的话,基本可以排除病理性脸色发黄的可能。如果伴有眼睛、皮肤、小便等发黄及消化道症状或肝区不适等应去做肝功能等相关检查,看是否得了肝炎等肝胆疾病,有慢性肝胆病者一旦出现明显发黄应尽快去检查,观察病情是否有新的变化。
治疗护理
1、治面黄食少。用苍术一斤、熟地黄半斤、干姜(炮)五钱至一两(夏天五钱,冬天一两),共研细,加糊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
2、小儿疳痢。随小儿年龄大小,取适量青黛以水研匀服下,有效。《宫气方》说:“孩儿杂病变成疳,不问强羸女与男。烦热毛鼻口燥,皮肤枯槁四肢瘫,腹中时时更下痢,青黄赤白一般般。眼涩面黄鼻孔赤,谷道开张不可看,此方便是”青黛散“,孩儿面病服这安。”
3、脾胃有虫,食即痛。面黄无色。用芜荑仁二两,和面炒成黄色,研为末。每服二匙,米汤送下。
4、五疳八痢(面黄肌瘦,好食泥土,不思乳食).用大干蟾蜍一个(烧存性)、皂角(去皮弦)一钱(烧存性)、蛤粉(水飞)三钱、麝香一钱,共研为末,糊成丸子,如粟米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五疳保童丸”。
5、湿痰咳嗽(面黄体重,贪睡易惊,消化力弱,脉缓).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白术一两半,共研为末加薄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