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养生重在调身、调息、调心

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深山大泽,蕴涵无数珍奇瑰宝,其中就有一种让人叹为观止的养生之道——气功。气功养生是中国独有的养生方法,重在调身、调息、调心。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的《道德经》就已经记载气功养生。庄子在《刻意篇》中又强调气功调息以养生的重要,认为经常调整呼吸,吐出浊气,吸入清气,可以延年益寿。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进而说“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治宜导引”,主张把调整呼吸、调养心神、调整身姿结合起来,既用来养生延年,又用于治疗疾病。

中医认为,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真气充实,生命活力就旺盛;真气亏损,生命活力就衰退;一旦真气耗尽,人的生命也随之消亡。就中医养生来说,培育真气最为重要,真气充盈,生命力强,就能健康长寿,病邪也难以侵犯,疾病就难以发生。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而气功修炼,就是培育真气的自我养生之法,所以具有养生保健,抗衰延年的效果。

疾病之所以发生,从人体内部而言,就在于阴阳失衡。而气功疗法,培育真气,扶正祛邪,又能疏通经络,协调脏腑,调和气血,使失衡的阴阳重新归于平衡,疾病也就随之痊愈。

练习气功要做到三调:调息、调身、调心。不论何派气功,这三点都是关键的要素。

调身 就是调整身体的姿势。根据不同体质、不同病症的需要分别选择卧式、坐式、站式和行式。不论采取哪种姿势,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做到姿势协调,舒适自然。

调息 就是调整呼吸。气功调息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深呼吸法,并不改变平常胸式腹式混合呼吸的原有方式,只是把呼吸变得深长缓慢一些。吸气时,胸廓慢慢扩张,腹部微微隆起,呼气时,胸廓慢慢回缩,腹部随之略有内收。另一种是腹式呼吸法,把常人的胸腹混合式呼吸调整为单纯的腹式呼吸。吸气时,胸廓明显隆起,呼气时,横隔上移,腹部明显内收。腹式呼吸的气息出入,远比平常呼吸更为缓慢,更为深长。调息,要求达到均匀、细慢、深长。均匀就是不能时快时慢;细慢就是呼吸柔细缓慢,出入绵绵,自然悠畅;深长就是气贯丹田,随着腹式呼吸的形成,深吸气时,横隔下降幅度增大,挤压腹腔器官,产生下行之力,这时再微微运用意念诱导,促使吸入之气下行入腹,出现气贯小腹丹田的感觉。

调心 就是调节心神。要求排除杂念,集中精力,精神内守,放松安宁,达到入静的境界。入静有三个阶段,初步入静,表现为心平气和,情绪平定,精神集中,杂念减少,对于内外刺激的反应也有所减弱;进一步入静,思绪更加净化,心息相依,心神宁静,意念专一;入静再深入发展,就觉得恬静虚无,轻飘飘达到一种美妙无比的境地。入静后的感觉,还常常因人而异,古人就归纳出八触景象和十六触景象。对于任何一种景象,都不要刻意追求,一切任其自然,继续练功。许多人入静后都能收到头脑清晰、心情舒畅、精神安定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