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90%成人携带潜伏病毒,7类人更易中招!3类疗法缓解疼痛、促愈合

内容: 

当我们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或者存在其他让“病魔”可攻击的弱点时,“病魔”就会乘虚而入。一次的侵袭还有可能带来其他病毒的“侵犯”,让人防不胜防。比如,有些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早些时候可能也仅是感冒、发烧,经一两个星期病情有所好转后,却又突然得了带状疱疹,腰部有大片的水疱,还伴发神经痛。

像带状疱疹这样的病症给人带来的是身心的双重折磨,特别会在人免疫力下降时侵入,而老年人群更易患此病。不过很多人可能对带状疱疹缺乏了解,继而会贻误病情。为此,我们特别围绕带状疱疹的诊治及其疫苗接种预防进行系列专题介绍。本期聚焦诊治部分。

1676008459865576.jpg

带状疱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以50岁以上人群最为显著

带状疱疹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可经飞沫和接触传播。全球普通人群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为(3~5)/1000人年,亚太地区为(3~10)/1000人年,并逐年递增2.5%~5.0%。

带状疱疹的诱发因素包括有:高龄、细胞免疫缺陷、遗传易感性、机械性创伤、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病、发热、高血压等)、近期精神压力大、劳累等。女性发生带状疱疹风险高于男性。

人群对VZV普遍易感,血清学证据显示,成人VZV感染率高达90%以上,所以人群普遍存在患带状疱疹的可能性。不过带状疱疹虽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会显著上升。其中,50岁以后人群患病风险尤为明显,该年龄段人群随着VZV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逐渐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住院率和病死率均逐渐升高。

带状疱疹存在典型的皮损表现,且常伴有神经痛症状

1. 前驱症状:可有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也可无前驱症状。

2. 皮损特点:典型皮损表现为沿皮节单侧分布的成簇性水疱伴疼痛,研究显示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53%)、颈神经(20%)、三叉神经(15%)及腰骶部神经(11%)相应的皮节。患处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成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而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严重病例可出现大疱、血疱、坏疽等表现。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区域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病程一般2周~3周,老年人为3周~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3. 自觉症状:神经痛为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可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出现。疼痛可为钝痛、抽搐痛或跳痛,常伴有烧灼感,多为阵发性,也可为持续性。老年、体弱患者疼痛较为剧烈。

带状疱疹3类治疗方法,旨在缓解疼痛,促进皮损愈合

带状疱疹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疼痛,缩短皮损持续时间,防止皮损扩散。治疗方法包括系统药物治疗(抗病毒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镇痛治疗)、局部治疗及微创介入治疗。

一、系统药物治疗

1抗病毒药物治疗

该疗法是带状疱疹临床治疗的常用药物,能有效缩短病程,加速皮损愈合,减少新皮损形成,减少病毒播散到内脏。应在发疹后72 h内开始使用,以迅速达到并维持有效浓度,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目前批准使用的系统抗病毒药物包括核苷类(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核苷类似物(溴夫定)和非核苷类(膦甲酸钠)。

微信图片_20230210135347.png

▲治疗带状疱疹的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

口服阿昔洛韦主要用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静脉注射主要用于有并发症风险或病情较复杂的患者,包括:头颈部带状疱疹,高龄,有出血性、坏死性病变,多皮节受累,免疫功能缺陷,伴有内脏或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

伐昔洛韦

为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口服吸收快,在胃肠道和肝脏内迅速转化为阿昔洛韦,其生物利用度是阿昔洛韦的3~5倍。本药主要用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免疫缺陷者轻症病例也可应用。

泛昔洛韦

为喷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口服后迅速转化为喷昔洛韦,在细胞内维持较长的半衰期。本品主要用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

溴夫定

溴夫定抗病毒作用较前述3种药物强,且能明显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发生率。本品主要用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的早期治疗。该药安全性较好,肾功能不全时无需调整剂量,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值得注意的是,本药禁与氟尿嘧啶类药物同服,因二者相互作用可导致严重的骨髓抑制。

膦甲酸钠

根据2018年的《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以及欧洲皮肤科协会指南,静脉滴注膦甲酸钠仅被推荐用于对阿昔洛韦耐药的免疫功能损害患者,当有肝肾功能不全时应适当调整剂量。

2镇痛治疗

疼痛常贯穿带状疱疹疾病的全过程,对于不同程度的疼痛,建议选用不同的镇痛药物来治疗。

1) 对于轻中度疼痛,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曲马多;

2) 中重度疼痛可使用阿片类药物(吗啡或羟考酮),或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如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等。带状疱疹期间重度急性疼痛是发生PHN的危险因素,联合钙离子通道调节剂不仅能有效缓解疼痛,还能减少PHN的发生;

3) 对于严重疼痛以及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尝试神经阻滞、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电刺激等微创介入治疗;

4) 神经营养类药物甲钴胺有助于缓解神经炎症与神经痛。

微信图片_20230210135333.png

3糖皮质激素疗法

目前关于是否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及PHN仍存在争议。《中国带状疱疹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指出,年龄大于50岁、出现大面积皮损及重度疼痛、累及头颈部的带状疱疹、疱疹性脑膜炎及内脏播散性带状疱疹患者在发病早期(出现皮损1周内)可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高血压、糖尿病、消化性溃疡及骨质疏松患者谨慎使用。禁用于免疫抑制或有禁忌证的患者。

二、局部治疗

1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带状疱疹目前尚缺乏高质量研究报告。一项回顾性研究证实,在带状疱疹出疹5 d内采用低能量氦氖激光治疗能明显减少PHN发生率。

2外用治疗药物

以干燥、消炎、防止继发感染为主。疱疹未破时可以采用抗病毒药物及干燥、收敛制剂。疱疹破溃后可酌情使用抗菌药物。眼部可使用抗病毒眼科制剂等,禁用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

三、微创介入治疗

微创介入治疗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和PHN均有控制作用,因此建议在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全程管理体系中尽早引入微创介入治疗。

对于急性、亚急性带状疱疹相关性三叉神经痛,可在明确诊断后采取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带状疱疹发病4周~8周内采用无创经皮脊髓电刺激可控制疼痛并预防PHN发生。微创介入治疗多属于有创治疗,实施前应取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除了上述治疗外,有效预防带状疱疹也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带状疱疹患者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水痘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播散性带状疱疹患者还应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直至皮损全部结痂。此外,带状疱疹疫苗接种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

文章转载来源于医学新视点,作者医学新视点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立场,亦不代表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