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阳性,我还能要一个健康宝宝么?

内容: 

HIV的公认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三种。而母婴传播往往让大众感到心碎,“为什么刚出生的小孩也要遭这份罪呢?”

所谓HIV的母婴传播(又称为垂直传播),指的是感染HIV的母亲,在怀孕期间、分娩过程、以及孕后哺乳期间将HIV传染给胎儿/婴儿。如果不做任何干预措施,母婴传播的概率在15-45%之间。但如果在孕前或孕期进行及时的干预措施(具体后述),感染风险可以控制在5%以下,有些情况甚至可以低于1%。

6401.jpg

下面就母婴传播的机制、干预措施及防治效果具体谈谈:

母婴传播机制

确切的母婴传播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但国际已经公认HIV可以在产前、产时、产后三个时段发生传播,其中,生产过程是发生传播的主要时机。

母亲感染了HIV病毒后,如果没有治疗,无论是母血还是阴道分泌物中都可以检测到大量HIV病毒,所以任何接触母亲含有病毒的体液的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小孩感染。必须要说明的一点是,由于胎盘屏障的存在,母血和胎儿的血液通常情况下并不会直接交通,胎儿在妈妈肚子的“宫殿”里生长是相对安全的(有研究报道孕早期能够在羊水中、胎盘组织中检测到HIV,或者感染HIV病毒的细胞,可能导致胎儿感染)。任何破坏胎盘屏障的因素都可能导致母血和胎血交通,这最终要的一环就是在临产的宫缩过程中,胎盘会发生损伤,从而导致少量的含有病毒的母血通过胎盘、脐带进入胎儿体内(母婴输血),导致感染。其他常见损伤胎盘屏障的因素还有:其他细菌病毒感染,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腹部损伤,生理畸形,烟酒等。

所以,如果怀孕后没有干预措施,小孩是容易发生感染的,特别是在分娩过程中,感染概率最高。即使只考虑产前的情况,仍然还有5~10%的情况可以发生感染(见表1)。

表1不同时机下的母婴传播风险*

传播时机

未干预条件下母婴传播最大风险

产前(宫内传播)

5-10%

分娩过程

10-15%

产后(母乳喂养)

5-10%

总体

20-40%

*数据来源:FMoH, 2007,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of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IV in Ethiopia

干预措施

怀孕期间通过服用抗病毒药物来控制体内病毒含量、提高免疫力水平、选择剖腹产避免“母婴输血”,生产后对婴儿进行暴露后预防等综合干预措施,称之为为“母婴阻断”。简言之就是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合理的生产方式、合理的哺乳方式,来充分降低母婴传播的概率。国家预防母婴传播的措施,请参见http://www.nhfpc.gov.cn/zhuzhan/wsbmgz/201304/1957feaad9524cdd89c3bf68ab...

防治效果

我国防治母婴传播的成效和发达国家接近。2005-2009年间,研究人员对云南省各乡镇279名孕妇进行了的母婴阻断研究。最后生产的193例婴儿仅有2例HIV检测为阳性(阳性率约1%)。可见我国母婴阻断的效果还是很好的。不过研究也暴露了一个问题就是该研究人群的新生儿死亡率(3.7%)要高于云南省08年的平均水平(1.5%),研究人员分析这可能是由于抗病毒药物、HIV、或者母亲营养状况(母亲所属地区较为贫困)等多因素造成的[1]。

通过以上的描述,相信各位能够理解为什么说即使母亲感染一样能够生育健康宝宝了。怀孕前感染还是怀孕后感染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在治疗上也是如此。只是一旦感染,目前而言并没有治愈的措施。注意,抗病毒治疗无论对于谁都只能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但是无法完全清除病毒。

PS:补充一点,如果男方是HIV感染者,女方没感染,他们仍然可以生育健康宝宝,而且女性感染HIV的风险也很小。措施仍然是好好吃药,降低男方体内病毒载量,低于检测水平情况下,夫妻间传播率可以降低96%!女性还可以在受精前进行暴露前预防治疗,吃一段时间药物,受精后再持续吃一段时间药物,基本上可以保证女性不感染,另外还有洗精术(国内尚未开展)加人工受精来确保妈妈不受感染。妈妈安全了,小孩自然就没事了。

参考文献

1. Zhou Z, Meyers K, Li X, et al. Prevention of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IV-1 using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therapy in rural Yunnan, China[J]. JAIDS 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Syndromes, 2010, 53: S15-S22.

转载微信公众:优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