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5-12-08 17:23 来源:快养生网
12月5日上午,2015深圳马拉松赛场传来噩耗,在接近半程马拉松终点处,一位男选手倒地,在送往医院抢救后还是不幸逝世。马拉松赛场悲剧的再度发生让人忧心忡忡,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事件呢?马拉松,真的那么危险吗?
跑步会不会导致猝死?猝死可以预防吗?此类问题不绝于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有必要在《跑者世界》上较系统地厘清上述问题。
运动猝死真那么频繁吗?
一、关于运动及猝死的发病率
运动猝死虽然比较少见,但对人们心理的危害却很大。
多年前就有美国学者关注了这方面的问题。美国学者Vander和他的同事对运动中猝死的事件,
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研究,这一研究是在40个运动机构中进行的,研究持续了5年之久。他们研究证明:即使在普通人群中,与运动有联系的死亡率极低。在
33,726,000/人/小时运动中,只出现了38例心血管并发症致死情况。只有1/888526人/小时的死亡率,这意味着如果一年中有3400成人
每周训练5小时,只有1个人死亡,其死亡率与美国每年的自然死亡率相当。
美国医学博士威廉姆斯.O.罗伯茨(William O. Roberts,
MD),跟踪研究这一问题30年。在美国每年大于有150万人参加全程或半程马拉松比赛。他的研究数据表明,在全程的跑者中猝死的发生率大约为
1:87000。从上述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马拉松或者长跑锻炼猝死的发病率极低。运动员或在运动中死亡率低,而社会影响大主要原因是,运动、比赛往往是
公众事件,更多的受到公众关注而已。如果亡者是体育明星,则影响更大。世界著名排球运动员弗海曼、我国著名排球运动员朱刚猝死,全美慢跑旋风发起人、《跑
步全书》作者——吉姆·菲克斯在慢跑中猝死,喀麦隆球星维维安·福猝死球场等等,就是这类事件。
由此可见,马拉松或其它形式的运动中猝死的发病率极低,对于身体健康的人,并不构成威胁。运动猝死的发病率比日常生活中的发病高的认识是错误的,是一种假象。
猝死的诱因
猝死指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症状出现到死亡的历时多久为猝死,各家意见不一。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定为24小时。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为6小时;目前多数医疗机构认为1小时较为实用。运动中猝死,即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突然发生的死亡。
就猝死而言,各种各样的潜在性疾病或病变是猝死的基本原因。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可以这样讲,凡
是猝死者必有内因,必是由于体内重要器官发生严重疾病或机能障碍才引起的。而这些疾病,常常潜发生,由于机体代偿适应功能的作用,患者往往不呈现任何症状
或者只有轻微症状。因此,猝死者生前好似健康人,能从事日常的工作、学习、劳动和社交等活动。
与导致猝死的内因疾病一样,能诱使猝死发生的外因也很多,常见的有:
1)精神因素:如狂喜、狂怒、极度紧张、恐怖、惊吓等精神过度兴奋或过度抑制,都可诱发有潜在性疾患者猝死。
2)体力活动:诸如赛跑、游泳、爬山、重体力劳动等剧烈运动或者疲劳过度等等,诱使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发生猝死。运动中猝死只是多种猝死中的一种。
3)暴饮暴食、过冷过热,过度饮酒、以及感染等,也都可以成为猝死发生的诱因。这
些外因,对于身体健康、正常的人来说,也许毫无危害或危害不大,而对于具有种潜在疾病的人来说,却可诱发或加速疾病的恶化,导致死亡的发生。但无论如何,
不管外因对猝死的发生来说起了多大的作用,是多么必不可少,它也只能作为一种外在的、间接的、条件性的因素,不能作为猝死的直接原因。明确这一点,对于分
清责任至关重要。
or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运动猝死的内因
猝死主要是由内因引起的,但在多数情况下,猝死的发生又有外因的作用和参与。这些因素,对引起猝死来说,尽管仅起着条件作用,但有时却是猝死发生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引起猝死的心脏疾患
1.马凡氏综合症
马凡氏综合症是一种染色体显性疾患,主要病变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常引起骨骼、心脏及眼部疾病。
典型马凡氏综合症患者,通常瘦高、管状骨长,关节活动幅度大。主动脉因结缔组织缺乏而薄弱,常表现为主动脉扩张,二尖瓣脱垂,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形成,
并有潜在主动脉断裂倾向。世界著名排球运动员海曼、我国著名排球运动员朱刚等均因马凡氏综合症的引起的心脏改变而猝死。
2.冠状动脉畸形
冠状动脉畸形是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疾患。在死前很难诊断,但可引起猝死,一般多见于青少年。如儿童少年出现原因不明的晕厥时,因应详细检查,以排除或发现冠状动脉畸形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畸形在外科手术修补后,如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正常,允许参加运动。
3.获得性心脏瓣膜疾病
在获得性心脏瓣膜疾病中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反流对生命的威胁最大。主动脉瓣膜狭窄严重的患者可能发生猝死,而中等程度患者猝死却很少,但也应高度警惕,因为病变的严重程度可能会发展。
主动脉反流可严重影响中央循环的动力,也是猝死发生的常见原因。
有任何程度主动脉反流的人都不应参加剧烈的运动。
4.肥厚性心肌病
这一罕见的疾病是运动员猝死的重要原因。肥厚性心肌病是遗传性的疾病,其特点是室间隔和左室肥厚,不能舒张,查无其它原因。
这类患者在发病初期常无症状,其形态变化很难与运动引起的心脏肥大区别。然而,这类患者一半左
右有猝死的家族史。当室间隔或左室后壁厚度达15毫米或超过15毫米时,被认为有诊断意义,但这一变化常常到成人早期,才完全表现出来。这些患者即使是经
过了治疗或手术也不应参加体育运动。经过长时间系统训练的运动员,也会出现心肌肥厚变
化。这是心血管系统对运动训练适应性表现,运动员的心脏收缩有力,泵血功能强,安静时心动徐缓,机能节省,激烈运动时,机能扩大。这种现象,被称为“运动
员心脏”。运动员心脏可以发生肥厚性变化,但肥厚的的程度是有限制的,左心室的厚度一般不会超过15毫米,另外,在运动员停止训练后,数周或数月,其肥厚
程度会明显减小。由此可以区别病理性改变和正常的适应性变化。
5.心脏传导异常
1)预激综合征
这一异常的特点是P波正常,P-R间期小于0.12秒,QRS间期大于0.12秒。QRS波起始不清楚,升高缓慢,并伴有S-T段改变,并常常拌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时的心率通常在150~250次/分。预激综合征易导致心动过速,而引起循环障碍,导致猝死发生。
2)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
这一综合征的特点是Q-T间期大于0.40-0.50秒。这类患者常有家族史,或有晕厥症状,或有昏迷症状,常反映这一综合征的存在。
有这种综合征的人常可引起心脏活动骤停,运动过程中有猝死的危险,不应参加体育运动。对这一综合征的评价应包括心电图、24小时心电图、运动负荷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3)房颤和房室传导阻滞
严重的房颤和房室传导阻滞,也是导致猝死的常见内在因素。
or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二)药物滥用
1.刺激剂
刺激剂包括精神刺激剂、中枢神经刺激剂、交感神经胺剂,如苯丙胺和可卡因等。这类药物的主要作
用,是靠抑制身体的自然警报系统,减轻剧烈运动引起的痛苦的感觉来增强自信心,增加耐力和力量,来争取更好的成绩。这类药都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
种强烈振奋,警觉机敏,欣快自得以及自觉坚强有力的状态,使机体在已经严重疲劳时,抑制身体的自然警报系统,减轻剧烈运动引起的痛苦的感觉,虚假的增强自
信心,导致过度疲劳甚至死亡。
在大剂量使用时直接导致中毒,抑制大脑皮质、延脑和脊髓,可引起循环中枢和呼吸中,导致呼吸抑制,心跳停止。
2.类固醇,即蛋白同化雄性激素类固醇。
类固醇是一类药物,在结构及活性上与人体雄性激素睾酮相似的化学合成衍生物,所有的合成雄性激素类固醇都有与睾酮相似的化学结构。
在生理范围内增加肌肉块头和力量,并在主动或被动减体重时保持肌肉体积的作用外,还具有雄激素的作用。能使训练者增强肌肉力量及爆发力,还可加快训练后的恢复,有助于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
人类肌肉中对这类激素的有效受体非常少,所以即使大量使用这类激素也只能获得有限的效果。兴奋
剂在很大程度上只起了“安慰剂”的作用。给运动员创造了“良好的心理状态”,使运动员的攻击性加强和对剧烈运动的耐受力增加。但长期大剂量使用会给运动员
的身体造成严重危害。其主要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可能使肌肉中出现萎缩的肌纤维,以及肌肉中结缔组织和脂肪沉着增多;动脉硬化、血压升高、冠心病等,
也可能直接造成胰岛素分泌过度和耐糖量的改变;肝功能失调,肝脏肿瘤;影响第二性征,影响正常的生殖能力等等;在心理方面,主要表现为各种精神和心理障
碍,如神经质、焦虑不安、感觉不适、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性欲减退、沮丧、自杀意念,甚至出现自杀行为等。
3.红细胞生成素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人体肾脏中可自然产生的激素,
具有促进红细胞增生及维持血中红细胞数稳定的作用。它的缺乏可引起肾衰竭病人的贫血。通常,运动员使用EPO来增强血液的供氧能力,希望通过提高耐力而提
高运动成绩。由于注射EPO可刺激红细胞的额外增加,红细胞比积会上升至危险的高水平——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比积在运动中为55%,使用EPO后,可高达
70%,这意味着血液中只剩下30%的血浆。这时血液的流动明显减慢,并对凝血机制带来危害,可造成高血压、脑病、癫痫发作,血流减慢引起组织缺氧,凝血
加快可能导致静脉血栓、肺栓塞、肌肉感染或中风。
据英国的调查报道,在1987-1990年间,有19名荷兰和丹麦的自行车运动员因使用EPO而死亡。近期的研究表明:很多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死因与使用EPO有关。2003年154名法国自行车运动员收检,29.9%的人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铁蛋白数量超标。
or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三)缺血性心脏病
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钙化症和细动脉硬化,其中以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最大,即冠心病。冠心病是指因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所造成的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的发病过程漫长,发病初期往往不引起人们关注,随年龄增加患病率逐渐增加,症状也越来越明显。冠心病在病变较轻时,在安静时多无症状,据研究当冠状动脉堵塞达75%时,病人在安静时才有反应。
运动时由于机体的代谢加强,需氧量急剧增加(运动肌肉和心肌)。在正常情况下,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的口径可随代谢的增强而扩张,当冠状动脉的病变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当运动达到一定强度、在心率过快、心脏舒张期过短时,就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四)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也称之为运动应激综合征,是指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体力负荷超过了机体的潜力而发
生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现象,主要是急性心功能不全,另外还可见到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过度紧张多发生在训练水平低、经验较少的新手身上,也可
发生在因伤病中断较长时间后恢复训练的运动员身上。它常在一次剧烈的训练课中或比赛后即刻发生,或在训练后、赛后短时间内发生。运动者常表现出现呼吸困
难、憋气、胸痛、咳血性泡沫样痰,右季肋部疼痛、肝脏肿大、心跳快而弱或节律不齐、血压下降、全身无力、面色苍白、等急性心功能不全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猝
死发生。
从体育运动中发生的情况来看,主要是剧烈运动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大量分泌,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负荷过重而诱发心力衰竭;导致消化道血管收缩。
(五)中暑
中暑时一种医疗急症。患者头痛、头晕、多汗、恶心、呕吐,继而口渴、疲乏无力、焦虑、胸闷、面
色苍白、冷汗淋漓、脱水、脉搏细弱或缓慢、血压下降、心律不齐;可出现晕厥,并有手足抽搐,严重时循环衰竭,甚至昏迷死亡。早期或轻度脱水时,由于血容量
减少不明显,尿中仍有钠离子排出,其浓度还可因水重吸收增多而增高,在晚期和重度脱水时,可因血容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多而致尿钠含量减少;细胞外液高
渗,细胞内水分转移到细胞外,造成细胞内脱水,出现细胞功能障碍,特别脑细胞为明显,严重时出现脑组织充血、神经细胞损伤,可引起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障碍的症状,包括嗜睡、肌肉抽搐、昏迷、甚至导致死亡。(喀麦隆足球运动员维维安·福)
(六)低钠性脑病
低钠性脑病,也被称为运动性水中毒。在长时间耐力运动过程中,只补充纯净水,而不注重补充电解质,可能会发生低钠性血症,进而导致低钠性脑病(大量排汗……血钠失衡……脑水肿),严重时可导致猝死。
or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运动猝死发病特点
1.性别特点: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的男女,但猝死者当中,以男性居多,高达70-80%。有人对226名猝死者进行了统计,其中男性占188例。这与男性的性格特征有关,如忍耐、坚持、好胜等。
2. 年龄特点:
呈现青少年多发,老年人多发的特点,对青少年言,年龄较小>年龄大的。10岁左右报道较多。对中老年而言,40岁以上运动者,发病较多。
3.与竞赛项目的关系:
马拉松、公路自行车发病最高,其次是球类,再次是举重、舞蹈、游泳及其它。
4.在耐力项目中,
终点后死亡>终点前死亡>跑步开始或途中的死亡。
5.运动员与非运动员比较:
非运动员多死于心肌梗塞,而运动员致死原因复杂,多死于潜在的心脏病。
6.竞赛时多于训练时。
or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运动猝死的预防
要在运动中完全杜绝猝死发生是不可能的。因为有些患者潜在的心血管疾病,只至死亡时才表现出来。就大多数猝死来说,积极的预防,对于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仍有其重要的实际意义。根据国内外的一些报导,猝死的预防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TO 组织者
1.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包括长跑在内的体育活动,不断的、逐渐的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广泛普及科学锻炼的知识。
2.认真做好体育锻炼和比赛的医务监督,在学生中开展体育活动要根据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3.在进行运动员选材时,对于身材高大的队员应进行比要的特殊检查,如染色体检查、生长激素测定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排除马凡氏综合症、巨人症等疾患,以确保运动员的安全。
4.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曾在运动中或后有过晕厥、意识丧失的人,应注意是否与心脏病有关,是否有无潜在的心脏病,要请专科医生做出确切诊断,在问题尚未查清之前,应禁止从事剧烈运动。
5.在组织大型群众比赛时,切勿误导没有运动经历,没有运动习惯的人群参与,慎用挑战自我,天战人生、创造纪录等等口号。
6. 规范比赛制度,在比赛前,对于没有运动经历和运动习惯的人,应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即运动经历检查,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的检查,注意询问病史、运动史和家族史。
7.做好医疗服务工作,在进行长距离赛跑及剧烈比赛时,必须有医务人员在场,并准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在长跑比赛的终点,必须安排专人搀扶运动员,以避免“重力性休克”或者摔伤发生。
TO 个人
1.参加运动前必须认真的做准备活动,以克服内脏器官的惰性,调动心肺功能,在比赛中合理分配体力,强度不要增加过快,以避免急性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2.在伤后、病后、发烧、急性感染期间及恢复期,应避免参加剧烈运动。伤病恢复后,重新开始锻炼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要逐渐增加,禁止带病参加剧烈运动和比赛。
3.比赛中要特别重视各种异常症状。如心前区不适,上腹部疼痛,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终止运动,就近做检查,要走过去,不要跑!
4.在长距离跑及大强度运动结束后,不要迅速停止活动或就地卧倒。避免由于“重力性休克”引起的回心血量不足,或突然卧倒后回心血量突然增加,而引起心脏扩张,进而影响心肌的供血供氧,甚至导致猝死发生。
5.夏季进行长距离、长时间的锻炼和比赛时,要及时补水及电解质,防止电解质平衡紊乱及中暑发生。
6.体育锻炼要持之以恒,不要间隔时间过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身体对体育锻炼的适应是逐渐
发生的,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只靠热情。年长者,没有锻炼习惯、没有训练经历的人,要特别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合理分配体力,进行与自己年龄、身体能力相适应
的锻炼,切不可心血来潮忘乎所以。
7.洁身自好,自觉抵制药物乱用。